绿猴病
疾病首页
找对医院
找对医生
康复养生
疾病详情
相关药品
疾病首页
患者咨询
找对医院
找对医生
康复养生
疾病详情
相关药品
登录
注册
绿猴病
概述:绿猴病(green monkey disease)又称非洲出血热(Africa hemorrhagic fever)、马堡-埃博拉(Marburg)病毒病。
流行病学
流行病学:目前对其流行病学还不十分清楚。
病因
病因:由Marburg病毒引起,为一种圆柱形棒状病毒,是通过与猴密切接触而传染于人。首次发生于欧洲,与来自乌干达的非洲绿猴接触的实验室工作人员,因而得名。本病是一种急性皮肤致敏性的出血性疾病。
发病机制
发病机制:马堡-埃博拉(Marburg)病毒传染给人。本病是一种急性皮肤致敏性的出血性疾病。发病机制还不太清楚。
临床表现
临床表现:潜伏期3~9天,突然发病,初起有发热不适、剧烈
头痛
、结膜炎、呕吐、
腹泻
、肌痛等全身症状。全身淋巴结肿大,严重可累及肝、心、胰、肾、造血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。急性发热常持续2周,约1/3的病人常在第8~17天,因
心肌炎
、肾功能衰竭、惊厥、
昏迷
而死亡。发病5~7天,在臀部、躯干、四肢出现散在的毛囊性红色丘疹,1天后斑丘疹相融合,严重呈出血性弥漫性红斑。皮疹常在2周后消退、脱屑,掌跖、四肢末端脱屑较重。颊黏膜可出现小红点,软腭出现水疱,扁桃体肿大,部分病人可发生DIC。
并发症
并发症:部分病人可发生DIC。
实验室检查
实验室检查: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,
凝血酶时间
延长,血清ALT、GPT及
淀粉酶
升高。在咽、血、尿中可分离出病毒。
其他辅助检查
其他辅助检查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诊断
诊断: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可以诊断。
鉴别诊断
鉴别诊断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治疗
治疗:无特殊治疗。主要为积极进行对症和支持疗法,严格隔离病人,严格施行消毒措施,以避免传播。
预后
预后:急性发热常持续2周,约1/3的病人常在第8~17天,因
心肌炎
、肾功能衰竭、惊厥、
昏迷
而死亡。
预防
预防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目录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